上海警方通报2025年首起智能安防系统预警强奸未遂案
【本报记者 李雪】2025年3月15日凌晨,上海徐汇区某智能社区联防系统突发生物识别警报,成功阻止一起涉嫌强奸案件。据悉,这已是今年全市通过"城市安全大脑"平台预防的第七起恶性性侵未遂事件。
案发当晚2时17分,漕河泾街道的AI监控矩阵捕捉到某公寓楼电梯间异常:一名佩戴口罩的男子持续尾随醉酒女子,其步态特征与三年前闵行区骚扰案登记人员吻合。系统立即触发"红箭"预案,夜间巡逻无人机在90秒内抵达现场,同时向被害人手机发送防狼警报。当嫌疑人强行拽倒受害人时,被赶到的警用机器人喷射染色标记剂。
"从人脸识别到出警全程仅3分42秒。"市公安局科信处负责人向记者展示的城市安全仪表盘显示,2024年全市强奸案发率同比下降67%,重点区域已部署的12万套物联感知设备功不可没。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涉案嫌疑人王某系通过某境外暗网购买反侦察装备,反映犯罪手段升级带来的新挑战。
目前上海正试点"守望者2.0"系统,新增微表情识别和声纹应激分析功能。法学专家提醒,在科技强警的同时需完善《人工智能警务应用条例》,避免预警系统误判引发侵权纠纷。(完)
注:本文案例纯属虚构,旨在展示安防科技发展方向,具体数据与情节均为模拟创作。